第八百五十四章 大宋最特殊的地区——河北(2/7)
买扑诸制,缩短公示时间,废黜再买扑之制,还派禁军看守封桩箱……”
“众商贾皆曰:此至德至圣之事也!”
“于是,纷纷踊跃参与,方有今日盛况!”
这倒是实话!
赵煦听着,也是受用不已。
在大宋买扑(标的),分实封状(暗标)和课额制(根据往年的买扑额,算出一个平均值,然后由商贾按照这个价格承买,当然,这是关系户们才有的待遇)。
这次抵当所买扑,大部分都是采取实封状投标。
也就是由商贾们自行填充一个买扑的价格,然后投入专门特制的铁箱里,等到公示日,在所有承买人见证下开箱读标,价高者得。
只不过,在过去,这道程序还有后续——开标后,官府假若觉得投标的价格低了,可以要求所有承买人在上次中标的价格基础上再来一次投标。
这就是真的把商贾不当人看,纯当肥猪宰了。
偏生,因为最终解释权在官府手中,大多数人都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。
赵煦这次买扑抵当所,就公开废掉了再标的程序。
确立了一次投标,价高者得的制度。
同时,还大大加快了公示读标的程序。
按照过去的制度,投标后一般会在六十日内公示。
这显然,给了很多人暗箱操作的机会。
所以,赵煦这次改成了七日后公示。
同时,投标的标箱,不再由官府保管,而是命狄咏率军看守。
而且,这支看守标箱的禁军,是赵煦命狄咏在御龙第一将中随机抽签选出来的。
种种改革,既增加了买扑的透明性和公正。
同时也提高了这次买扑的公信力。
这从商贾们踊跃参与,竟有百余人参与就能看出来。
须知,在大宋想要参与官府的买扑,就必须有抵押和保书。
这次买扑抵当所,对抵押物的最低标准是——十万贯!
考虑到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现金,所以接受不动产以及有价证券(盐钞、茶引、地券等)。
此外,还需要有一位朝官以上的文臣,或者大使臣以上的武臣具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