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大文学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八百四十三章 人人要过关(3/4)

第八百四十三章 人人要过关(3/4)

懂。

    但舒亶知道,他应该写弹章了。

    正打算与友人拜辞,他的学生却又递来一张小报。

    “老师,今日还有汴京义报……”

    舒亶接过来,惊讶道:“今日汴京义报也刊行了!?”

    和每天都会刊印发行销售的汴京新报不同,汴京义报很少连刊,一般三五天,甚至可能七八天才会发行一次。

    主打的就是清高,宁缺毋滥。

    非得要有足够的好文章、好诗词,才肯刊印。

    偏偏,士大夫们就好这个调调。

    于是,所有在京的文臣,都会披一个马甲,给汴京义报投稿。

    若自家文章、诗词刊印上去了,便得意洋洋,大肆宣扬。

    若没有,就默不作声,假装没有这个事情。

    像舒亶在京闲居期间,就用了懒堂居士、闲散山人等马甲给汴京义报投稿。

    成绩不错,有四篇文章/诗词被刊载了上去。

    还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。

    “恩!”那学生拜道:“老师,今日的汴京义报头版的文章标题,有些邪性……”

    “恩?”舒亶接过来被递来的汴京义报。

    和用相对廉价的麻纸刊印的汴京新报不同。

    汴京义报,因其主要面向士大夫们,所以无论是纸张、油墨还是字迹,都要更好。

    特别是纸张,用的是质地细腻的竹纸。

    所以,手感很好,上面的字迹也很清晰。

    舒亶只是低头一看文章标题:涓涓细流,可以济沧海!

    “好大的口气!”舒亶撇撇嘴。

    然后,他就看到了署名作者的大名——阆中藏书人。

    舒亶的嘴,顿时张的老大。

    因为,如今在京的文臣里,敢用阆中为号者,大抵只有一人:右相蒲宗孟。

    而藏书人这个后缀,更是在昭告天下:这篇文章就是俺蒲传正写的。

    因为,阆中蒲家,最出名的就是家中有着一座丰富到叫人惊叹的私人藏书阁。

    天下文人墨客,但凡去阆中的,都会到蒲家借阅藏书。

    但问题是,蒲宗孟什么时候,是以文章诗词出名的?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