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大文学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七百一十四章 韩绛致仕(3/6)

第七百一十四章 韩绛致仕(3/6)

士民视其去就,边圉震其威名……时更四朝,躬蹈一节……于戏!音声不遐,尚有就问之眷!几杖以俟,复期亲祀之陪!勿以进退之殊,而废谟猷之告,式燕且誉,俾寿而康!”

    “可,特授检校太尉、司徒、开府仪同三司、致仕,赐几杖,充广德军节度、管内观察处置等使,位列元老,以师傅之礼,尊于京师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要慰留韩绛于京,将之视作如同文彦博一样的元老,作为都堂宰执的顾问。

    韩绛听着刘惟简宣读完诏书,四拜之后,躬身而起,面朝福宁殿拱手:“老臣叩谢天恩!”

    旋即韩绛从自己怀中,取出了那封早就写好的辞相谢恩表,将之郑重的交托到了刘惟简手中。

    “还请押班代老臣转交于陛下!”

    “老臣临别,肺腑之言,尽在其中。”

    “韩司徒放心!”刘惟简道:“我必亲手上呈于大家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刘惟简回到宫中,而赵煦此时已在庆寿宫中,与两宫一起等待着刘惟简回返。

    韩绛是元祐时代,第一位致仕的宰相。

    他虽非先帝托孤大臣,但实际做的是托孤顾命之事。

    如今,其将致仕,自然要郑重对待。

    刘惟简来到帘中,跪下来磕头拜道:“奏知大家、两宫娘娘,老奴奉旨宣诏归来,特来缴命,并呈司徒、康国公谢恩表。”

    于是,他恭敬的呈上了韩绛的谢表。

    粱惟简接过来,然后送到赵煦面前。

    赵煦在两宫的陪伴下,拆开谢恩表的封皮。

    韩绛的字迹顿时映入眼帘。

    首先,自是谢恩,说这两年来,多赖天子眷宠,两宫信赖,所以才有了些微末的功劳,实在不敢当朝廷如此赞誉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话锋一转,开始谈论如今的天下。

    说百姓疾苦,生民艰辛,这两年又连遇大旱,又逢西贼大入,国库已是空虚。

    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朝廷应当继续元祐善政的基调,改革役法,减轻百姓负担,轻徭薄赋,缓解民众疾苦。

    同时,朝廷应该听取地方的意见,与朝中大臣广泛交流,选用君子贤人,辅佐朝政……

    这些都是老生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