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零七章 渐渐壮大的街道司(3/7)
“可惜老夫将要致仕了,不然,真该与之好好亲近亲近!”
贾种民的街道司,如今已经成为了这汴京城中最显眼的一个有司。
街道司下,光是官吏就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人。
另外还有着数百吏员。
这些吏员,都是通过开封府公考招录的士子。
一个月奉钱五贯,加上仓钱,一个月能拿到七贯以上!
若再算上每个月发的禄米,四季给的布料,节庆给的礼物、红包,每个月起码十贯。
已经足够在汴京城中,让一个壮年男子维持温饱了,省着点的话,养活一家四口不在话下。
想着开封府的公考试制度,韩绛就忍不住的抚掌赞了句:“真乃善政!千古胥吏之弊,今朝化解!”
如今,开封府的吏员公考,每个月都可能举行那么几次。
招录的人数不定,要求也不一。
但其制度,却是一致的——所有公考进来的吏员,皆签契书,定期限,约职守、薪资。
因为是公考招录的,签了契书的,所以他们不算胥吏,算是街道司的雇工,将来是允许参加科举的。
于是滞留汴京的好多士人,都会参与开封府的公考。
考上了,就能在汴京城中混一个温饱,等待元祐三年的飞龙榜,争一个天子门生的机会。
考不上……
连开封府的公考,一个只为录用吏员的考试都考不过。
那你还参加什么科举?
赶快回乡吧!
不过,开封府的公考很有意思。
其不重经义,而重算术、刑名与条贯。
人家也解释的很清楚——俺们又不是为国选才。
俺们只是想雇佣些会算账,懂刑名钱谷,熟知法条的吏员而已。
经义,那是科举选材才应该考的啊!
一开始,在汴京的士人,还扭扭捏捏,不肯参加。
更有人故作清高的朔什么‘吏员,驱策奔走之辈,蝇营狗苟,为五斗米折腰之徒,吾辈士大夫安能为之?’。
但清高当不了饭吃。
在肚子咕咕叫,连房租钱都交不起的时候。
昔日曾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