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大文学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两百八十九章 宋用臣的密报(2/5)

第两百八十九章 宋用臣的密报(2/5)

    于是,第二天壬戌(初二),数道宣麻大拜除,从宫中降出。

    尚书右仆射、中书侍郎、康国公韩绛,进拜尚书左仆射、门下侍郎,加食邑一千户、食实封四百户。

    尚书右丞、中书侍郎、东平郡开国公吕公著,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,封申国公,加食邑一千户、食实封四百户。

    章惇依旧守尚书左丞兼任门下侍郎,但加食邑六百户,食实封一百二十户。

    张璪自中书侍郎,进为尚书右丞,不再兼任中书侍郎。

    所以,东府出现两个坑。

    既两个中书侍郎的执政位置。

    这也是元丰改制,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。

    当君权强势时,宰执不需要太多的时候,就可以让尚书左右丞去兼任中书侍郎、门下侍郎。

    而当君权暗弱或者皇帝不想管太多事情的时候,则可以单独任命尚书左右丞、中书侍郎、门下侍郎。

    到了十二月癸亥,再次宣麻。

    资政殿大学士司马光,拜门下侍郎。

    这个事情的出现,让整个汴京城轰动。

    司马光拜门下侍郎,而非中书侍郎,既寓意着他的权利,远不如预期,也预示着还可能有两位执政会被补充到都堂。

    司马光接受了诏书后,循例入宫谢恩陛见。

    赵煦没有出席,两宫在紫宸殿中,礼仪性的接受了司马光的谢恩,公式化的慰劳、勉励了一番,前后不到半个时辰,就回到了大内。

    对两宫来说,拜司马光为门下侍郎。

    完全是看在先帝的面子上,完全是尊重先帝的遗命,也完全是看在赵煦对司马光观感还不错的份上。

    她们对司马光的好感,已经降到了和张璪、安焘差不多的水平,甚至还不如章惇高。

    最起码,章惇有人帮他说好话。

    司马光呢?

    两宫身边围绕的人,不说他坏话,不打他的小报告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司马光在陈州为官的那几个月,做了的那几个错误的决策,更是被高家、向家的命妇,时不时的提起来。

    偶尔夸大一番,有时候甚至是以比赞誉的方式说出来。

    所以,才有了司马光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