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章 赵煦:走旧党的路,让旧党无路可走(3/4)
时父皇和儿言:此种种法令,自推行之后,虽多得财帛金银,然多有害民之事,本欲废止,奈何吾已时日无多,唯有将此恩典,留与尔,待尔登基,便可尽数废止,以收上下之心……”
“父皇又对儿交代:自古少主在位,当推恩于下,施恩于民,以此收民心军心,以此安定社稷天下,如此方能长治久安!”
“儿虽不懂,却也不敢忘父皇嘱托!”
向太后听着,神色渐渐凝重起来。
在她看来,这肯定也必然是大行皇帝的安排。
这也符合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。
凡事深思熟虑,事事务必详尽处置办法。
无论民政,还是军国,都是这般。
也正是因此,才会积劳成疾,英年早逝。
想到这里,向太后就忍不住掉了一滴眼泪,然后轻轻搂住赵煦。
她心中虽然有些怨念——这种事情,大行皇帝竟未和她说。
但,至少丈夫给她留下了一个这么好的孩子!
于是,向太后问道:“六哥,大行皇帝,还有什么嘱托吗?”
赵煦认真想了想,然后道:“儿想起来了,当时父皇还交代儿臣,罢汴河堤岸司后,可依祖宗旧制,命有司将堤岸司诸堆垛场、场务、仓房等,以扑买之制,竞与百姓……”
“然后将所得之财帛,用于清汴司!”
“如此,堤岸司数万雇员,十余万苦力,依旧可得生计……”
“如此,百姓可得实惠!”
“而所得财帛,用于清汴司,可谓‘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’!”
“上下欢欣,自然天下太平,社稷安定!”
向太后听着,眼神渐渐清明。
这一环扣一环的设计,这一步套一步的布置。
确实也只能是大行皇帝的手笔。
只有他才有这么大的气魄和决断力!
原因很简单。
错非手握军国之权,胸怀天下之事的君王,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布置,也不可能有如此宏伟的设计。
特别是,六哥和她所讲,将堤岸司的堆垛场、场务、店铺、库房,用祖宗买扑之制,竟与百姓的布置。
在向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