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大文学小说> 网游动漫> 大国院士> 第七百五十八章:带着导师拿诺奖(3/4)

第七百五十八章:带着导师拿诺奖(3/4)

都百分百的会支持。甚至会主动的帮他张罗好各种前期准备工作。但要想做好一家学术期刊,做成权威期刊,却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首先,创办学术期刊杂志社,尤其是TOP级的顶级期刊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性,包括编辑、出版、发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。其次创办一家期刊需要大量的人脉,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。比如审稿的邀请,尤其是顶级期刊的论文,一般来说只有那些真正顶级的学者才有能力去针对性的完成审核。而这需要的人脉、积累等方面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尤其是在国内,以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来说,想要办法一家期刊更是难上加难.在2018年度由国家科协组织编写的《华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(2017)版》上有明确:华国优势学科的高水平论文,大多发表在国外期刊上。数据显示,2007—2016年国内的机构在SCI收录国人科技期刊发文数,仅占发表的SCI论文总数的9%;简单的来说,就是100份SCI期刊论文,仅有9份发表在了国内的SCI期刊上,剩下的91份都发表在了国外的SCI期刊上。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国家长久以来垄断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,更和国内的学术环境,以及一些政策有关系。其实原本华国本应该是有顶级期刊的,或者说有办好顶级刊物的能力。在上个世纪末,这个世纪初的时候,在相当一部分现今的博导硕导还是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的时候,好的中文期刊比如一级学报的总体质量是较高的。因为那个时候高校还没有开始扩招,科研人员相对较少,硕士毕业还能在高校找到教职,发很多文章也不是晋升的必要要求。在那个时候,国内的顶级刊物很重视文章的评价,是高标准且有原则的。但到了后来,高校扩招,硕士扩招,博士扩招。在期刊上发文变成了学生毕业、教师晋升、年终评奖的必要条件。投稿与发稿做成了一门生意,而且核心期刊永远不愁没有稿源,卖方市场是永恒不变的。在人情社会和根深蒂固等观念下,毫无疑问期刊方对作者和文章实行“双标”。帽子人才直接邀稿,教授投稿优先,有国家基金支持的优先,硕士一作的稿件不收,二本院校讲师的稿子也不收。以至于后面在引入SCI评价体系后,广受国内广受高校和学者欢迎,也给华国科学界带来了强烈震动和深远影响。这不仅仅是因为SCI是英文的显得高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