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大文学小说> 历史军事> 北宋穿越指南> 后记十四·环球航行归来(3/5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
  • 字体大小A-20A+
  • 页面宽度

    -

    100%

    +

后记十四·环球航行归来(3/5)

至少提供了一个假想体系和研究方向。

但接下来,朱世镕又眉头紧皱了。

因为谢衍还提出一个猜想,在同温同压下,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(可以是单一气体,也可以是混合气体。可以是单质气体,也可以是化合物气体)具有相同的分子数。

这个猜想是反直觉的,所有的化学家们,一直认为不同的分子(分子往往被误认为原子)体积有差异。

某方程和某常数,谢衍并未提及,因为过于超前了。

朱世镕放下论文,拿出自己的烟斗,抖进去南洋产的烟丝,点燃之后开始吞云吐雾。

朱世镕没有洛阳那个老头子的沉重学术包袱。

因为那个老头子,学术成果太多了,而且已经六十多岁。

让这种老人接受新的理论,并且还要推翻前半生的大部分成果,跟直接杀了他又有什么区别?

半锅烟丝抽完,朱世镕开始给朋友写信。

给朋友写完,又给谢衍写信,邀请谢衍到开封来做客。

他不知道谢衍的年龄,刚开始以为是个年轻人,看完论文又觉得是个中年学者。而且地址留的是黄州府通判厅后宅,他猜测谢衍应该是黄州通判或其家人、西席。

如果朱世镕知道谢衍还是个学生,必然想尽办法特招进开封太学收为徒弟。就算谢衍那套理论错误,这种年轻人也值得培养。

信件全部书写完毕,朱世镕溜达去隔壁的办公室,他想跟研究物理的同事讨论如何增加天平的精度。

这一百多年来,实验室的天平精度一直在增加。

即不断增加天平的臂长。

这种提高精度的方法,已经达到了极限,必须换一种全新思维才能取得突破。

“难啊,”田守一叹息道,“你们搞化学的想改进天平,我们搞物理的就不想吗?全国那么多物理学者,这二十年来始终难有寸进。”

朱世镕说:“增加天平臂长,已经走到头了,你有没有其他想法?”

田守一摇头。

两人沉默,各自拿出烟丝吞云吐雾,办公室里很快就宛如仙境。

“砰砰砰砰……”

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,同时还大声喊道: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