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然让他提举洋州素灵宫,还拨款一万三千贯,让他将素灵宫扩建修缮。
别小看这个差事在徽宗朝是很吃香的,可以随意调动当地的民力财力,州县官员必须老老实实听话。
太监说道:“官家拨发那8000贯,出京就只剩5000贯了,还请朱先生见谅。”
“不妨事的。”朱国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他多少还得打发眼前此人,虽然这家伙肯定早就伸手捞了些。
朱国祥跟着太监回到洋州城,领了皇帝给的5000贯钱(都是银铤),顺手便塞回一个银铤给太监,低声说:“贵人莫在洋州久住,兴元府那边更加富庶。”
太监笑道:“俺省得,不让先生为难。”
太监多半要趁机勒索地方,只要别在洋州乱搞即可,去了兴元府随便他霍霍。
当初朱国祥捆着太监进京,一路归还其勒索的财货。那时的情况不同,需要尽快立人设攒声望,现在却完全不同了。
朱国祥只想尽快发展实力,害怕节外生枝,不愿跟这太监闹起来。
赶紧把太监打发走,剩下的事情就是朱国祥说了算。
扩建素灵宫?
不可能的!
但是可以打着这个幌子做事。
皇帝让洋州官员也筹措5000贯,朱国祥当然得把圣旨亮出来。
太监前脚刚走,朱国祥后脚就去州衙。
“胡知州且看。”朱国祥拿出圣旨。
胡知州去年的表现很不错,黄潜善激起民乱,他曾跟随运判镇压,接着又全程协助修缮栈道。虽然乡兵鼓噪,他差点被打死,但终归还是逃出来了。
把圣旨仔细读完,胡知州哭丧着脸:“朱相公,今年有旱灾,朝廷还又不减免税额,哪里还能筹措5000贯去修道观?若是强行征发赋役,恐怕又要像去年那样,暴民生事不好平息啊。”
朱国祥叹息道:“我当然知道其中好歹,只能尽量拖一拖。官家赐下八千贯,刚出京就没了一半。还要打发传旨的内侍,我手里只剩三千多贯了。”
胡知州问道:“朱相公打算怎生拖延?”
朱国祥说:“道观外墙随便粉刷一下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