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九章:谋议(3/5)
为了头顶的官帽必然要救。山东兖州府城破,山东的兵马也必然要去救,不可能坐视不理。「王俊占据费县与沂州两地之间的九座山头,号称九山王,麾下也有差不多四万的人马,也可以牵制官兵大量的兵马」七月之时,伪朝总兵刘泽清、杨御藩曾合兵进剿,因为未能建功。八月的时候,刘泽清因为指挥失当损兵折将,被降职为右都督,镇守山东的海防。杨御藩虽然没有兵败,但是进剿无力,也被贬官三级,着其戴罪办理剿贼事务。「属于我们的机会,已经到来了!」李岩高举着手中的书信,背对着舆图,目视着帐中的一众将校,慷慨激昂道。帐中一众万民军的将校皆是面色涨红,握紧了双拳。……徐州城东,明军大营,前营望台之上。杨文岳通过架设在上面的千里镜,远望着城南的万民军。陈望改良后可以看到正像的千里镜后,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曹文诏和孙传庭。而后孙传庭将改良后的千里镜呈递给了崇祯,说明了功效和用途。在京师平台的时候,崇祯还提了这件事,陈望在回营后便将制作的方法呈递了上去。工部便开始有计划的制作大小不同的千里镜,并配发到各镇之中。明廷其实并不封闭,也不保守。发现优良的器械,明廷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弄清楚原理,然后加以仿制,之后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。保定作为拱卫京师的重要营镇,自然是配发了不少的千里镜,杨文岳手中的便是总督一级的官员专用的千里镜,一般都是架设在望台之上,用作指挥全局。镜头之中,万民军正在拔营向南。万民军的骑兵游戈在徐州城南的旷野之上,戒备着可能到来的追兵,护佑着南去主力的两翼。「万贼军退了……」杨文岳抬起了头,直起了身子。虽然看到万民军解除了对于徐州城的包围,但是杨文岳的心情并没有如释重负。万民军的撤退一开始就有迹可循,三日之前,万民军就没有再对徐州城发起过进攻,而是不断开始收缩起了阵线。这并不是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情。预料之外的事情,是在于大名府和兖州府境内。大名府的开州被攻破,致使他不得不分出部分的兵马驰援大名府。而兖州府闹出的大事,也使得山东的兵马又被抽调去了大半。现在杨文岳手底下只剩下一万五千人本部兵马,还有六千左右的山东兵马,合计不到两万人。就算现在徐州撤围,黄得功麾下的勇卫营和各地驰援的军兵加入进来,也不过是多增四五千